<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首页

        山东:为鸟儿让路绘就黄河新画卷“四新”经济赋能齐鲁“蝶变”

          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黄蓝交汇,无比壮丽。

          回望2021,山东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以一如既往的稳重姿态走在前。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不负重托,强劲迸发,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

          地处黄河下游 工作力争“上游”

          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

          山东闻令而动。

          2021年11月1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11月19日,介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升供水保障、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有关情况;11月30日,介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情况……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山东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举行了6次专场发布会,山东省内沿黄各市立足实际,举行了多场黄河专场发布会。从省到市,从经济发展到生态保护,2021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山东全省步伐一致,奋力挥写“黄河之治”的山东新画卷。

          这一年,山东60万滩区群众全部实现了“安居梦”。

          “好像是小别墅吧,比城里的房子感觉都好,我到家以后就跟做梦一样,这是不是现在的家呀?天翻地覆的变化。”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鲲鹏社区村民陈学美说。

          2017年,为彻底解决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山东省启动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截至2021年5月底,菏泽市已按计划全面完成滩区迁建工程建设任务,14.6万余人陆续搬入新家,陈学美一家搬进了210平方米的三层带院的楼房。

          滩区群众不仅要“住”的好,更要住得“好”。在菏泽,每个安置社区里,养老院、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在村卫生室,通过网上平台,就能直接与省里的医疗专家面对面会诊。

          “以前看病得跑百十里地。现在在本村里面不用跑,通过互联网还能联系到省级专家给看病,真是太方便了。”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尚庄社区村民尚铁锤对此深有体会。

          同样是2021年,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进展顺利,600多万只鸟儿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迁徙、越冬、繁殖,这里因此有了“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在这美誉的背后,还有一个“5000万元为鸟儿让路”的美谈。

          据了解,东营市规划实施的德州路东延项目需穿过一片苗圃,准备施工时才发现这是一片鹭类繁殖区。得知此事,东营市政府对鸟类栖息地进行了专门保护,并将此处命名为“白鹭园湿地”完整保存,为此工程向北多绕了200多米,投资增加了5000万元。

          美谈的背后,是山东上下坚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信心和决心。

          2021年前三季度,黄河三角洲累计修复湿地2.3万亩,生态补水6.37亿立方米,鸟类由187种增加到371种。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和栖息地。

          2021年,山东将黄河战略落实到一个一个的具体项目上:集中推进390个项目,已完成投资近1800亿元;山东省级对下转移支付资金18.23亿元人民币,支持沿黄9市开展污染防治攻坚。

          2021年,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国家生态环境大数据超算云中心、黄河三角洲物联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133家,“四新”经济占比达29.8%。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东以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从黄河入鲁第一村,到入海处的东营市垦利区,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的棋局上,一步步精准落子,一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已经展开。

          “四新”经济赋能山东智造“蝶变”

          2021年12月1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在介绍山东研制的雪蜡车时说:“中国最炫的第一台雪蜡车,代表山东制造的最高水平!”

          为研制中国第一台雪蜡车,山东集合十余家单位的技术力量,从“不认识雪蜡车”,到造出“中国第一辆雪蜡车”,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技术攻关任务,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小小的一台雪蜡车,涉及到新能源动力、光伏发电、5G通讯、赛事直播、仿生光源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也凝聚着“山东智造”。

          ——雪蜡车搭载了山东潍柴集团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动力强劲而全程零排放;车上的显示方案则来自青岛的海信视像,可以确保运动员、教练员即使在冰雪场地正午太阳下甚至零下30℃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真实、流畅的比赛画面;车中的运动器材来源于山东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整台车的“指挥中枢”则来自青岛海尔,可为雪蜡车提供一站式安全、可靠的健康空气解决方案……

          可以说,雪蜡车是一个窗口,是一个可以让外界看到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山东作为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正奋力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迈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021年的山东,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2021年,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标准总监任涛林获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正高级工程师。一个看似简单的职称评定背后,是山东省打破制约新职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新职业职称评审的结果。

          “人才好用不好用,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介绍,省人社厅突出“实绩”导向和“科学”导向,围绕新产业特点,推行代表性成果制度,着重考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让能力、业绩“说了算”。

          “通过新职业职称评审,我不仅取得了一个职称,一张‘名片’,更获得了各种政策支持、各种培训机会。”任涛林告诉记者。

          在政策的扶持下,创新型人才汇聚山东,为山东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澎湃动能。

          在潍坊市天瑞重工的展厅内,公司自主研发的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制冷压缩机等系列产品,十分显眼。“这台磁悬浮鼓风机与传统鼓风机相比,可节电30%以上,年节电35万度。”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胜告诉记者。

          同样在展厅里,磁悬浮产品上方均摆放着红色的“新动能”标牌,旁边是被替代的“旧动能”。“全部是新动能替代旧动能。”李永胜介绍,天瑞重工主导的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已入选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

          简单来说,天瑞重工正在潍坊乃至山东引领一个千亿级的新产业。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天瑞重工,是山东省全力推进“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动能增加值、“十强”产业增加值、“四新”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16.3%、18.3%、17.0%,分别高于GDP增速6.4个、8.4个、7.1个百分点。

          2021年1-11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7.1%。41个行业大类中,35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5.4%。

          “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蓄势突破,一大批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十强’产业优势进一步确立,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陆万明告诉记者。

          陆海交汇 托起山东发展新高地

          突破!加速!山东在铁路、公路、水运等方面的建设也驶入“快车道”,助力山东经济发展“加速度”。

          “菏泽不通高铁将会成为历史……而我以后再也不用到商丘去乘坐高铁,也不用跨四省才能回家了。”2021年12月26日,鲁南高铁山东段全线贯通,开通当日,山东省内一家媒体的记者写了一篇手记,记载了他从求学到工作因交通不便带来的“痛”,手记的名字叫做《菏泽通了高铁,我不用跨四省回家了》。

          菏泽,古称曹州,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之前有很多外地的客户想来尧舜牡丹进行实地调研,苦于交通不便利等原因,有很多牡丹方面的问题没有办法进行详细解答。”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强告诉记者。

          “日兰高铁的开通拓宽了整个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道路。”许强说,菏泽开通高铁后,产品的推广以及对外的交流更加方便,菏泽的牡丹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至此,山东“四横六纵”规划中最南“一横”率先建成,菏泽迈入“高铁时代”。全省也基本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济南、青岛至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济南与省内各地级市2小时通达,省内各地级市之间3小时通达的“1、2、3小时”高铁交通圈。

          高速公路建设也智慧先行。2021年9月29日,京台高速公路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工程举行通车活动,该项目是全国最长、山东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这条先行先试的智慧高速,融合了5G、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定位等前沿技术。以此为起点,山东将为全国智慧高速建设贡献更多的山东经验和山东方案,打造行业智慧高速科技领域创新高地,引领行业发展。

          在积极打通交通“内循环”的同时,山东也积极畅通“外循环”通道,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

          2021年11月下旬,一列满载100个标箱货物的“齐鲁号”欧亚班列,从青岛出发,开往俄罗斯别雷拉斯特。“欧亚班列比海运能节省一半的运输时间,2021年我们公司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同比增长超过40%。”安信瑞驰供应链管理(青岛)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史玉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借助便捷的铁路网络和发达的港口物流,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齐鲁号’把运营线路起点延伸到了日本、韩国。”山东高速齐鲁号欧亚班列运营有限公司驻日本营销中心主任丁慧聪说,这一海铁联运模式已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

          除了与铁路“联手”,山东港口在2021年也凭借自身的成绩“笑傲江湖”。

          截至2021年12月23日,山东省港口集团2021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集装箱量突破3400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一、第三位,实现了历史性的全新跨越,向着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陆海交汇、通达世界。

          一条条空中和海上航线,一条条高速公路和高铁线路,让山东与全国乃至世界的时空距离越来越短,在更广阔的视域里链接世界,彰显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山东形象。

          写好民生“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2021年12月14日上午11时不到,潍坊寿光市台头镇李王村的“幸福食堂”逐渐热闹起来,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享受欢乐时光。

          “我们80岁以上老人每顿饭只需要花1元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能跟伙计们聚一块聊天娱乐。我们过得舒坦了,孩子们也放心了。”村民张俊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像这样的“幸福食堂”已经在山东16地市“遍地开花”。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山东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做大蛋糕”的路上不断奋进,同时在“分好蛋糕”的过程中苦下功夫。

          2021年,山东重点“补短板”、在“钱袋子”上做文章,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2021年,省直部门公用经费压减了20%。与之相对应的,1-1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8034亿元,占比达到78.4%。

          ——2021年,山东所有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幼儿园“入学难”问题基本化解。

          ——2021年,山东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750多万退休人员收到了全年补发增加的养老金。

          ——2021年,山东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标准再提高,在2020年的基础上又提高10%,惠及361万困难群众。

          惠民举措的落地落实,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前身是李家上流村,2004年10月完成“村改居”,2016年由“村改居”社区体制转变为城市社区体制,更名为上流佳苑社区。此后,上流佳苑抢抓发展机遇,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集体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21年,上流佳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亿元,全年用于民生保障的投入超过6200万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换来了社区环境干净亮堂、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刷脸进门便捷现代、便民大食堂实惠便利、超市便利社近在眼前、居民福利节节攀升……

          “太开心了!天天像过节,这就是我心里幸福生活的样子!”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上流佳苑社区72岁的张大娘笑出了声。

          时间,是最忠诚的记录者。

          2021年的发展成就表明,山东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未来的山东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牵引,以绿色共享为基准,以民生幸福为底色,努力打造黄色大河、蓝色大海、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齐鲁样板”。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