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首页

        山东:“玉带”穿鲁“绣”千里

          滔滔黄河水,从昆仑山顺流而下,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进入齐鲁大地,流经9市后奔流入海。近年来,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坚持“黄河安澜”底线,牢守“保护治理”核心,紧抓“高质量发展”根本,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奏响新时代生态保护“黄河大合唱”齐鲁乐章,山东生态环境达到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在山东腹地横贯向东,绿意葱葱、生机勃勃,恰如一条“玉带”,串联起黄河沿岸的青山绿水、生态湿地,尽显齐鲁大地锦绣画卷之美。

          搭建生态保护“四梁八柱”

          山东省财政厅近日发布消息,山东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沿黄9市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其中,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安排1亿元支持沿黄其他地区保护修复湿地公园1.5万公顷,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山东省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科学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黄河战略落地实施的又一举措。

          近两年来,山东省突出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黄河安澜等7个方面,山东在对沿黄地区普查大调研的基础上,形成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25个县(市、区)分报告和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

          在此基础上,山东省编制了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保、国土空间、水利建设、黄河三角洲保护等9个专项规划,出台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等政策措施,构建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先后颁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条例,印发实施《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详细规划(2014—2020年)》,明确生态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

          2020年以来,山东省先后发行全国首单黄河流域生态环保专项债券、黄河流域引黄灌区水利建设专项债券、全国首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规模累计超过210亿元,有力助推一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江河安澜,是人民群众对河湖的最基本诉求。为了保障黄河安澜,近年来,山东省紧盯“二级悬河”突出问题短板,以黄河干流、蓄滞洪区、支流河道为架构,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以及黄河下游安全监控系统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同时,启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省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30项,整治河道1588公里、湖泊294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970多万人。

          以沿黄地区河湖为重点,山东省深入推进污染治理一体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协调推进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污染整治,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聚焦“消劣五、防反弹、提优三”全力攻坚。为从根本上改善南四湖水质,山东省“治用保”并举,累计投入工程和治污资金近780亿元,实现了从“酱油湖”向Ⅲ类水体的根本性转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在全国率先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排查农村黑臭水体,累计排查农村黑臭水体1398条。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自2017年开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99个重点问题整治销号率达到100%,整治修复滨海湿地面积4675.63公顷、岸线长度62.82公里。

          数据显示,山东省黄河流域空气质量与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1年1—10月,沿黄9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8,同比改善10.2%。在水环境方面,2021年1—10月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17个国控监测点位,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例为88.2%。目前,全省2021年新增400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500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也已经全部完工。

          构筑绿色生态大走廊

          3月13日,山东举行沿黄9市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涵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滩区湖区生态修复保护等多种类型,投资体量大、生态价值高,掀开了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新篇章。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加大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促进黄河下游河道生态功能提升和入海口生态环境改善。

          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承载着实现黄河下游长治久安和滩区居民安居乐业的梦想,是统筹发挥黄河下游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功能的重点工程。2020年,山东省明确提出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纳入全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点行动,到2025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黄河生态廊道,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49条河道管理范围宜绿化率达到95%以上。

          围绕打造河口生态保护提升区,塑造生态用水保障带、生态屏障带、河湖安全带,山东省2020年向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6.37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2021年向河口自然保护区补水1.8亿立方米,向沿黄6市调引河道外生态用水10.5亿立方米,为黄河三角洲及有关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恢复提供了有力水资源支撑。

          作为黄河入海口,东营市注重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2020年以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2万亩。同时,东营市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良好的生态系统使生物物种更加丰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菏泽市已建立市级以上湿地公园20处,苍鹭、白鹭、雁鸭等100余种珍稀鸟类在湿地内安“家”;济宁市投资3.2亿元,实施黄河沿线湿地水系净化、水污染综合防治、生态渠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8.6公里绿色生态保护长廊和1260亩外围缓冲带;泰安市清除12.6万亩网箱网围,修复各类湿地达2.4万亩,新增湿地2000亩,加快推进74公里沿湖生态隔离带、破损山体修复等重点项目,东平湖水生态环境实现大幅改善。

          聊城市近两年向东昌湖、马颊河、徒骇河等生态补水8990万立方米,成功将黄河东阿段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美丽示范河湖;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市率先开展“智慧生态黄河”建设,同时构建功能多元、有机融合、协调联动的沿黄生态风貌格局,释放济西湿地、鹊山龙湖湿地等节点生态功能,打造鹊华烟雨、齐烟九点等沿线风光展示区,展现百里黄河风景区独特魅力;德州市齐河县实施绿色通道、河道绿化、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四大工程,形成以生态廊道为主体、以农田林网为支撑、以村镇绿化为节点的生态系统,进一步筑牢了黄河流域生态屏障。

          滨州市全面推进黄河小街湾、黄河农事园、黄河植物园、黄河大道彩叶林带、南海湿地建设,2020年完成造林15.5万亩、农田林网12.2万亩,湿地保护总面积达到17.6万公顷,小开河灌区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淄博市高青县将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与引黄灌区节水工程有机结合,重点推进2000余亩生态景观林绿化提升工程,打造“湿地绿心、主题农庄、特色民宿”乡村振兴示范区……

          资料显示,沿黄9市2021年开工生态保护项目165个,总投资859.53亿元。

          致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

          11月28日,在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受到各界高度关注。针对如何切实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表示,山东省下一步将重点从“保生态、治污染、养护生物多样性”三方面着手,全力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和“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完成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为“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谋划了2025年、2035年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提出了构建黄河“三段一线”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即在黄河上段形成以南四湖、东平湖水安全为特色的黄河流域优质水源地和蓄滞洪区,在中段建设以城市生态宜居为特色的省会城市群,在入海段创建以黄河入海口大河三角洲生态保育为特色的国家公园,在黄河沿线构建以河道、岸线和滩区生态建设为特色的绿色生态走廊。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山东省提出了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泰山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东平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土壤污染治理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谋划了22类共计303个重点项目。

          为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山东省专门制定《加强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黄河干流(山东段)水质稳定达标及总氮控制专项方案(2021—2023年)》。其中明确规定,到2023年,沿黄县(市、区)6037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到2025年,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

          为持续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山东省将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持续实施生态补水,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推进重点支流建成“一河口一湿地”,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

          保生态更要治污染。山东省将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同时,抓好沿黄地区人畜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到2023年,全面消除山东省黄河流域农村黑臭水体。对全省黄河流域6037个排污口实行一口一策,建立档案,2023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

          深入推动生物多样性恢复。深入实施《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1—2030年)》,2022年启动黄河三角洲等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试点工作。建设东方白鹳、刀鲚(黄河刀鱼)、野大豆等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定位观测研究站,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

          高青县常家镇天鹅湖荒地变公园、沙尘化清风,高高的黄河大堤上,一条绿色长廊蜿蜒前行;东平湖里芦花飘雪,小船摇曳,碧波荡漾,白鹭翩飞;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万鸟翔集,市区东八路两边大小湿地,如颗颗碧珠连线成片……美丽的景色,多元的生态圈,黄河沿线俨然一幅蓝绿交织、鸟语花香的千里画卷,母亲河正成为造福沿岸百姓的幸福河。(联合日报记者 聂梅)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