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碧海云天,巍巍岱岳,我们是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也是革命弄潮的参与者。
我们是一枚厚重的奖牌、一件陈旧的衣衫、一双普通的凉鞋,一张泛黄的像片,一床温暖的毛毯,平凡的我们有个不平凡的名字叫“革命文物”,我们还有一位共同的让我们骄傲的主人——着名的“四五烈士”刘谦初。他即是文笔彬彬、气质斐然的东莱书生、燕大才子、岭南先生,又是戎装在身、踏遍青山的讨袁战士、北伐先锋,工农领袖。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云烟历史如帧帧纷繁交织的电影画面。透过追光记忆的镜头,我们回见主人短短34年的灿烂人生里,他将“我以我血荐中华”的决然壮志践行了亘古不灭的忠诚信仰、正道之光。
镜头一:书生意气盛 从戎将士行
1916年。山东高密。风旗猎猎,军号嘹亮,高密城内正在隆重举行军队祝捷授奖大会。我们几名银质奖牌在“福和仁记”商铺被专门打制出来后,一起被带到这个热闹的大会上,授予了一群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其中就有我的主人刘谦初。在这些战士们的胸前,代表功勋的我们身上的铸字“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牌”在阳光下夺目耀眼。
刘谦初参加讨袁战役时获得的“山东第三支队义勇奖牌”(山东博物馆藏)
我诞生的时间已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五年。“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然而万民唾弃的窃国大盗袁世凯却在豺狼虎豹列强支持下,倒行逆施欲推翻共和,痴梦复辟做皇帝。这一年,辛亥领袖孙中山派遣前国会众议员居正来到山东青岛,重整旗鼓组织讨袁军队。当时还在平度读书明志的刘谦初毅然投笔从戎。他和于乃镇、邵廷珍、刘维汉等13名同学步行百里赶到蓝村,连夜乘火车赶往青岛,加入了万人共襄的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文武双全的他被编在了东北军五个支队中的第三支队炮兵团,还担任了团部司书。他作战英勇,随团先后参加了攻克潍县和高密等地的战斗。东北军势如破竹、均获全胜。直至6月袁世凯暴病而死,山东讨袁战役取得最终胜利。之后我跟着主人回到学校,等待他的不是鲜花掌声,却是保守的校长一声令下,将他开除。直至次年校长更换,他们在开明教员的帮助下才得以重返校园。
1918年夏,才思敏锐的刘谦初又考取了济南齐鲁大学文预科学习。求学次年,巴黎和会骇然听闻的强权出卖,五四运动在天安门广场一触爆燃,声势浩大的对日抗议怒潮也在一瞬间席卷齐鲁大地。山东各界迅速形成了以济南为中心、以声援北京学生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山东青年学生始终走在运动前列。5月7 日,山东各界62个团体共同举行国耻纪念大会,到会者达3万多人。刘谦初与当时正在省立一师的王尽美、省立一中的邓恩铭以及齐鲁大学的同学们一起,积极投身到这场载入史册的革命巨流之中。
1919年山东国耻纪念大会会场
镜头二:妙手着文章 铁肩担道义
要相信这世间的能量是守恒的,坚持勇敢的人,定会得到属于勇敢者的奖赏。即便因进步思想和行动被反动校方数次勒令退学,1922年我们的主人依然凭借功底超群的文笔,获得了保送燕京大学深造的宝贵机会。
1925年,北平。那是主人在燕京大学毕业的时间。我这张像片就是刘谦初在燕京(今北京)所拍摄留念的。谦谦君子的奕奕神采、卓然气质,还有眉宇间的那种坚毅和笃定,在如今泛黄的相纸上依然清晰可现。在燕京大学这个充满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刘谦初如饥似渴地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真理,主编《燕大周刊》,更重要的是他秘密接受了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先生的领导。
1925年左右刘谦初在燕京所拍全身像(山东博物馆藏)
燕大毕业后,他先后去了江苏镇江润州中学、广州岭南大学附中教书。在校园外面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下,他更是以己之长、笔耕不辍创办刊物,撰写进步文章,热切向往革命。夏布长衫和牛皮凉鞋我们两个都是这个时候陪伴主人的。在我们的记忆里,他经常装扮朴素穿梭于芳草萋萋的校园,站在三尺讲台不厌其烦地教诲于莘莘学子,还有回响学生耳边的那些振聋发聩的有力演讲。当他在广州执教时,我们也跟随着主人参加了那场抗议广州沙基惨案的群众大游行,为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义愤填膺、高声呐喊。
1925年刘谦初执教岭南大学附中时穿的夏布长衫(山东博物馆藏)
1925年刘谦初执教岭南大学附中时穿的夏布长衫(山东博物馆藏)
1926年。武昌。就在岭南执教的平和日子里,国民大革命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革命高潮迭起。十年寒窗,难凉热血,主人把我这张珍贵的像片留在了岭南,他则又一次脱下长衫、投笔从戎、跨马扬鞭,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的先锋战士,为国共合作的新三民主义、为北伐前线冲锋陷阵,南征北战;为革命军《血路》刊物执笔作戈、撰文发声,把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普及劳苦大众。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阶层的革命力量不断凝集,有英勇善战的北伐军,有无数做先锋模范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大批动荡社会难谋生路的有志青年和广大工农群众的强大支援,高歌猛进的北伐战争将北洋军阀反动政权迅速击溃。
1927年,武汉。历经革命考验的主人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救国救民的正义征程。在经历了燕大求学、广州执教、武汉从戎,我们的主人在革命浪潮中自觉接受洗礼,从“掌灯苦读为黎民”的有志学子,已逐渐锤炼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人。
镜头三:碧血荐轩辕 四五铸忠魂
1930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济南警备司令部监狱。灰暗无边的黑牢里,我这张毛毯已经被送进来好几天了。代表了党中央对于英勇坚强共产主义战士的爱护,我从千里之外的十里洋场上海滩,被辗转带到了济南这个恐怖的空间里。我陪伴主人也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光。先后入狱的还有数十位中共山东省委的主要领导干部,其中就有主人身怀六甲的妻子张文秋,她也是一位优秀的革命战士。
一年前,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艰险时局下,主人临危受命来到山东,张文秋也在党中央关怀下来到这里,与丈夫相依相守、并肩作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刘谦初恢复和发展了山东党组织,先后领导博山、潍县、青岛等地工人反帝同盟大罢工。然而白色重压之下,党内叛徒层出,他们夫妻二人不幸先后被捕。一年多时间内,我无数次地看见主人遭受残酷刑讯被拖回牢后的遍体鳞伤。而看见他与被营救出狱的妻子送别的悲痛和不舍,我替他们高兴,又感到无限哀伤;听见他给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叫做“思齐”,“齐鲁自古英雄辈出,让他记住父母战斗过的地方。”
刘谦初在入狱后,周恩来同志极为重视,党中央多方试图营救,并通过各种渠道为他秘密寄送衣物、书刊。我这张毛毯带给主人的温暖更坚定了他的忠诚信念。面对敌人的残酷刑罚和非人折磨,他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布尔什维克战士的果敢置生死于度外。他把监狱当成了对敌斗争的另一个特殊战场,靠着惊人的毅力顽强坚持着狱中斗争。在党中央各种营救无果之后,刘谦初下定了为革命牺牲的决心,他给党中央写的信中说到“事已至此,没有营救的可能,请不必进行营救工作。我心里很平静,正在读《社会进化史》,争取时日,多懂一些道理。”
刘谦初被捕入狱后周恩来辗转相送的毛毯
“我现在临死之时,
谨向最亲爱的母亲和亲爱的兄弟们告别,
并向你紧握告别之手,
望你不要为我悲伤,
希你紧记住我的话。
无论在任何条件下,
都要好好爱护母亲,
孝敬母亲,
听母亲的话!”
这是主人在自觉时日无多之际写给妻子、也是写给党的绝笔信。他把党比作了最亲爱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眷恋啊!就是我这张不起眼的毛毯,有幸见证了黑牢中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的灼灼初心。写这封信的那天,我隐约看到了正道的霞光透过森森铁窗,冲破了窒息的黑暗。
1931年 3月2日,刘谦初的女儿思齐在上海出生。4月5日,她值得骄傲一生的父亲与21位共产党员英勇就义。临刑前他们高唱的《国际歌》响彻云霄,“罪恶的枪声响了!齐鲁大地上,洒下了它的忠贞儿女的斑斑碧血!烈士们倒下了,几乎在他们倒下的同时,一轮如血的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照耀在烈士的遗体上,他们的英灵与天地同在!”
着名剧作家曲直如是说 :“人类历史上有两种人,对同时代人和后来者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种是烈士,他们忠肝义胆,为理想、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英勇献身;另一种是思想家,他们洞若观火,是社会的先知先觉。”我们的主人刘谦初一身二兼,他的人生起于妙手文章、投笔从戎,盛于肩担道义、工农先锋,终于四五悲壮、英魂不朽。我们是他留下的凡尘琐物,而他三十四岁的生命绝响,承受的青春磨砺,留下的雄文峻墨和传承的精神光芒交相生辉、丰碑永存 。(作者 李娉 摄影 阮浩)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