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中华民族具有
“和为美”的文化基因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尼山论坛理事会副主席 叶小文
西方发达国家是从文艺复兴开始崛起的,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解放出来;接踵而来就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但文明的发展也让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都紧张起来。中国讲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种思维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我们应当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中国人拥有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呢?就是“和为美”。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走出的一条新路。这五年来,我们和一百多个国家签了协议,对外贸易额超过5万亿美元。英国历史学家说,世界旋转的中心正在转移,朝向丝绸之路。
对人类文明的不同解读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辛旗
由于山脉、海洋、沙漠、草原的隔绝,使不同的文明相对独立地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认知。但是,随着早期丝绸之路的产生以及后来因为战争、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往来大航海和人类之间各种各样的交往行为,使人们对不同文明有了不同的看法。
今天,已经进入了“地球村”和信息文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具备了在共同的时间段之内观察不同文明的条件,开展对人类文明的不同解读。尼山论坛是一个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学术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思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对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孔子的思想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教授 戴维·福特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文明相融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支撑。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一场很完美的盛会,它响应联合国世界文明对话倡议,以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互鉴、融合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向世界介绍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传播平台。
曲阜是孔子的诞生地、儒家文化发源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精华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建立“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
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灵
无论是文化形态、文明形态或者是宗教形态,一种文明的传播力量不能仅靠几个学者,重要的是靠信奉这种文明的那群人,通过实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有穿透力的文明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以后,我们在海外备受鼓舞。文明交流和对话永远不是目的,都是手段,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对话和交流,在不同的文明当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找到不同文明的一个基点、共同点。在这个共同点上形成共同认知的价值观,这个就是共同体的基础,并在这个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形成交往的方式和行为的规范、运作的规则。
文明的相融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印度尼西亚和谐文化基金会会长 黄愿字
真知灼见不只是理论上的认知,也需要心性的修养,才能达到格物致知,才能真行。不要误会和谐是软弱、妥协。和谐是健康、团结。人类的危机起源于对良心的轻视,缺乏真知,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整体的利益。整体的利益就是:人类命运是共同的。个体的利益和整体的利益是互相关联的。因为人的功利自私,所以低估了良心的价值、良心的重要,造成整个人类命运共同的危机。
知有两种,一种是理论上方法上的知,而真知是心性的知,如果心性真知被蒙蔽,或者只停留在理论上、方法上,不能实行,便不能长久坚持。大道之行,需要大爱之心,大道就是大爱,是大智慧,不是善恶不分,要明白良心的重要、良心的力量,全人类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是共同的,称为“天下大同”。
用建设性的方法
实现文明沟通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董奇
在不同文明的视野中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涉及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也涉及到不同文明自己怎样更好地评价自己、看待自己。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合作的倡议,更是各个国家不同文明在文化方面、文明之间合作的倡议。论坛中,我特别高兴地看到国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深入地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文明的互鉴。
对于不同文明的视野,各个文明要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也要进行更多的自我反思。要通过研究推动文明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学者们要坐下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思考,乃至争论,以达到深入理解。包容不意味着不争论,真理越辩越明。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达到更深层次的相互尊重,将会更加促进多元文明、多元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记者 张依盟 赵琳)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张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