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一抹志愿红,最是暖人心。
连日来,“‘莲’心抗疫”志愿服务队走遍县城的大街小巷,走过崎岖的乡间小路,将一包包退烧药交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
志愿者邸见栋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2天跑了4个乡镇,将自己的退烧药一袋袋分装好为老人送过去,并细心嘱咐老人用药事项。95后姑娘孔艺臻主动捐送家里储备的药品,并带动爱心市民捐赠退烧药1000余粒,爱心传递,守望相助,成为锦绣山城最温暖的注脚。
自被确定为中央、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以来,日照市五莲县坚持以群众为中心,重点围绕“五有”“五为”“五聚”要求,全面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创新推出“蒲公英、杜鹃花、喇叭花、向阳花、芝麻花”“山花烂漫”文明实践品牌,打通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创新队伍建设 壮大“蒲公英”志愿服务力量
建立“专群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聚合各方力量为群众提供专业性、稳定性、精准性、便捷性志愿服务。
党委政府“引领”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总队长的县、乡、村三级“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全部注册为志愿者,在全县成立总队1支、乡(镇)分队13支、村(社区)小分队632支,配备文明实践所(站)专管员713名,全县注册志愿者达6.6万名。
行业部门“协同”建。发挥“五大平台”“七支分队”作用,组建理论宣讲、文体艺术、科学普及等12类、8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精准服务群众。全县97个文明单位与村庄结成文明共建对子,建立文明共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到结对村庄开展活动、便民服务、奉献爱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社会力量“参与”建。鼓励引导爱心企业、公益团队、学生社团等群体组建志愿服务队47支,吸纳乡贤能人、科技人员、先进人物、道德模范典型等2100余人加入,打造了一支全民共建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组建“同心战疫 志愿有我”志愿服务小分队342支,深入广场、景区、核酸检测点,开展信息采集、文明劝导、防疫科普志愿服务,发放口罩6万余个、宣传资料30万余份,采集核酸检测信息2100万人次。
创新阵地融合 拓展“杜鹃花”文明实践平台
打造“杜鹃花志愿小站+文明单位共建服务站+文明实践家庭站+融媒驻村实践点”集成阵地,推动文明实践落实落细。
传统阵地抓提升。按照“五有”标准,建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1处实践中心、13处实践所、632处实践站,挂牌成立8处县文明实践基地,实现县、乡、村三级阵地建设全覆盖。按照“五聚”建设要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电影院等资源,打造集理论宣讲、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在乡镇将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融合使用,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五聚”综合服务阵地。
延伸阵地抓成效。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建立融媒驻村实践点100个,帮助组建村文明实践宣传队,定期为宣传队策划特色活动、开展短视频拍摄制作培训,手把手教村民拍摄制作短视频,引导村民围绕红色印记、幸福生活等六大正能量主题,聚焦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利用三句半、快板、茂腔戏曲等表现形式,拍摄制作富含乡土文化的优秀短视频2000余条。
创新阵地抓典型。探索建立文明实践家庭站126个,以村内党员、“五老”、身边好人、热心群众等家庭为中心户,建成联系干群、宣传政策、纾解民困、共商乡村治理的新阵地。松柏镇潘家庄村贺培英文明实践家庭站,成立“忆乡情”专业合作社,建立电商服务站,指导村民发展手工煎饼、蒲公英茶等产业,带动入社群众增收100余万元。
创新宣传形式 升级“喇叭花”文明实践播报
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喇叭花”文明实践传播体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受教育。
深化“两中心”融合,构建闭环式创作模式。创新推进“两中心”融合发展,建立“县级联席会、乡镇工作组、村居宣传队”三支队伍,探索“村收集、镇上传、县制作发布、镇传送、村播报”闭环工作模式,打造多元主体参与内容生产的传播体系。拍摄的茂腔、疫情防控、防溺水快板等8件作品获日照市“我们的新时代”短视频评选一等奖,13件获二等奖,19件获三等奖;县级表彰260件。
强化“三屏幕”互动,打造立体化传播体系。在县融媒体中心“五莲综合”广播电视频道、“锦绣五莲”APP,以及广电网络公司有线电视智慧平台开设“文明实践专栏”,将群众拍摄的短视频利用手机屏、电视屏、户外显示屏集中宣传展示,打造“三屏幕”全方位、立体化传播体系,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户部乡黄崖川村村民拍摄的潮白河雨后雾气仙境视频,被新华社、山东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登上微博热搜,总播放量达4000万+。
巧用“一喇叭”播报,搭建全覆盖空中课堂。在日照市率先建成县域村居(社区)全覆盖的“智慧广播”系统,组织融媒体志愿者录制理论宣讲、安全知识、疫情防控、生活常识等内容,每天早中晚三时利用“智慧广播”“一键播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空中课堂”。截至目前,共播放1566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
创新活动载体 丰富“向阳花”志愿服务活动
打造“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志愿服务+”模式,创新志愿服务载体,增进民生福祉。
精准对接,“五为”志愿服务暖人心。聚焦“五为”志愿服务,新组建17支、800人的县直“五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精准化、常态化、特色化志愿服务活动。打响“锦绣五莲 老有善养”志愿服务品牌,实现农村“长者食堂”志愿服务全覆盖,服务老年人近2万名。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组织295名志愿者暑期深入社区、偏远乡村,为1000余名孩子开设“七彩课堂”1560课时。“莲‘心’抗疫”“爱润成长”“山水志愿行动”“夕阳在晨”“礼让斑马线”等一批“五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活动7900余场,服务群众36万余人次。
问题导向,“零灵发”灵活就业解难题。为更好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聚焦群众“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等问题,积极推广使用“零灵发”灵活就业平台,组织用工企业入住平台“发零活”,农民工“抢零活”。目前,注册量5.8万人,认证比83%,提供零活信息8661个,7410人次在线抢单就业,金额达670多万。
协同发力,全环境立德树人护成长。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环境育人机制,推出“宣讲+典型”的育人模式,召开线上安全知识、家庭教育方法培训家长会1200余次,组织开展线上理论宣讲、红色故事讲解等30余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推选,引导树立正确价值导向,营造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育人氛围。今年以来,获评中国好人候选人1人,日照好人22人,山东好人8人。
创新体制机制 健全“芝麻花”考核激励体系
探索激励反馈机制,实现“参与志愿活动+激励反馈+形成良好社会效应”联结,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和乡村善治。
健全机制,让志愿服务可评可考。制定出台《五莲县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依托“五莲志愿”小程序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分打卡机制,采取程序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多层次激励等措施,让志愿服务有据可查、有分可量。目前,有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的志愿者达4万余人,A+志愿者1.8万余人。
强化激励,让诚实守信有里有面。将志愿服务积分与“芝麻花”信用挂钩,联合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卫生健康、银行等部门,推出“信易行”“信易游”“信易医”“信易贷”等一系列守信激励产品,分别对信用等级A+以上志愿者,在出行、旅游、医疗等方面给予免费、优惠、优先等待遇。其中,会同农商银行推出“志愿贷”,为4637名志愿者授信3.71亿元。
灵活兑换,让信用积分能兑能用。将志愿服务与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把美丽家庭创建、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进行量化赋分,激发群众参与主动性。在村庄设立“积分兑换小铺”,群众可凭积分到小铺内兑换香皂、洗衣液、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于里镇陈家官庄村“红色信用银行”,为全村132户371口人建立村民个人信用加减分档案,按月进行量化考评,让“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回首过去,我们汲取养分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将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厚植为民情怀,吸纳各方力量,开展更多便民、利民、精准、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将锦绣五莲打造成文明美好、温暖可爱的家园。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