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怎样才能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心走实,不流于形式?山东省济宁市的做法是以传统文化引领,鲜明政治主线;创新活动内容,注入丰富内涵;紧抓关键节点,真诚贴心服务。
送文化倡健康带火年关大集
农历腊月十九,邹城峄山大集人头攒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济宁文化名家米怀志正在说唱山东快书《鼓舞人心二十大》。
伴着阵阵笑声,济宁市邹城峄山大集开始热闹起来。
进入腊月,济宁市城乡138处“黄河大集”开启年关模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赶年集、买年货。利用年关相对休闲的时段,济宁市将360多出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艺节目搬上年关大集,各地迅速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热潮,倡树文明新风,服务城乡群众。在峄山大集,该镇两下店村村民吕凤均手里捧着《小麦春季管理要点》《文明健康读本》两个小册子,爱不释手。镇文明实践活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配合年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编印的服务手册,利用群众赶年集的机会免费发放。一上午赶集的群众就领取了2100多册。
“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不仅要文明过节,更要过个健康的春节。”吕凤均翻看着手里的小册子表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眼下热闹非凡的“黄河大集”在济宁各地精彩上演。大集上,除了文艺演出,非遗展览、农技推广、送春联下乡等活动也接连不断,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结合黄河特色民俗风情,让带着“黄河情、乡土味”的黄河大集增添了“文化味、文明味”。
济宁市把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和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全市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场场走心的文明实践活动带火“黄河大集”,潜移默化中把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植根在群众心田。
接地气聚人气文明实践场所遍城乡
在济宁市汶上县各村、社区文明实践站(点),每到中午饭点,小广播就会响起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资讯。作为全国首个广播惠农工程建设示范县,汶上县广播信号实现了村村联、户户通,无论是在胡同小巷,还是田间地头,广大群众都能听到宣讲二十大精神的声音。文明实践站不仅有小广播,文娱活动、读书学习、体育锻炼的设施也样样俱全。这里成了群众温暖的家。
统计显示,济宁市已建成“五有”标准文明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56个、实践站4137个,广泛建设文明实践基地、公园、广场、家庭站等阵地20000余个,配备专管员4789名,实现文明实践中心“五有”标准建设全覆盖。为推动文明实践“五有”标准建设,济宁市注重顶层设计,成立市级文明实践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县镇村”四级书记领导架构,并强化督导落实,建立通报制度和约谈机制。为丰富活动开展,济宁制定“五聚”工作方案,拓展建设运河书屋、端信书屋、孝贤书房等一批融合式阅读空间,推动人气向文明实践阵地聚集。同时,打造“习语润儒乡”宣讲工作品牌,延伸打造“习语润儒乡·杏坛新语”“习语润儒乡·邹鲁新声”“习语润儒乡·兖讲乐万家”等14个系列子品牌;开展“放歌新时代”“红色剪纸映初心”“聆听二十大巾帼话心声”等文明实践活动4.3万余场次。
如今,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济宁全市80%以上的老年人走进“幸福食堂”安享晚年;“雏鹰课堂”则解决了儿童寒暑假照护“真空期”的问题;“结婚礼堂”将移风易俗新风尚推向崭新阶段……
小积分大文明基层治理生动力
“今天获得这份荣誉,感谢父老乡亲们对我的认可,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参与村里的志愿活动。”近日在曲阜市防山镇齐李村举行的评先树优大会上,“好媳妇”获奖者吴景菊身披大红花,笑得合不拢嘴。
在齐李村诚信文化主题广场上有一处特别的积分榜,榜上每天更新着村民的信用积分。吴景菊因为孝敬老人,积极参加村里志愿活动,积分在这次评优中领先,喜获嘉奖。
“我们村年底拿出183万元给村民分红,其中有40万元要按照诚信积分分配,村民参加村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就会有积分,1分就是1块钱。”齐李村党支部书记牛中兴说。
积分累积的过程也是文明积淀的过程,用诚信积分来记录村民的行为变化,激发村民参加志愿活动积极性,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乡风文明就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
在济宁,像齐李村这样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的村子还有很多。济宁市积极探索“五为”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实施“网格+志愿服务”模式,推广“信用+志愿服务”模式,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推动基层治理进村入户到人。同时,注重激励嘉许,设立志愿服务基金,实施“济宁礼遇”激励嘉许普惠计划,明确15条激励嘉许措施,通过设立积分银行、幸福银行、信用超市、公益基金等增强正向激励。市、县两级建立项目库,征集志愿服务项目667个,发布市级示范项目138个,重点推进“十助常陪四解”为老服务和“五育三保”为小服务,深入开展八个“一对一”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在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过程中,济宁还以1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专门实施方案,组建美德济宁建设工作专班,在全市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五大领域打造263个试点,按照试点推进、提升展示、深化总结、市域推开“4步走”的工作思路,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当前,各地正积极挖掘“鸡黍之约”“孝贤文化”“稻改精神”等今古人文资源,成立“美德健康工作室”,创作《接婆婆》《闵子孝亲》《移风易俗倡新风》等主题曲艺作品13个,制作系列小视频等原创微视频140余篇,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