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首页

        齐鲁传媒集团 蓝海

          在坚守中转型

          ——记齐鲁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蓝海

          

          从1988年创刊的发令枪响起,齐鲁晚报就开始在报业发展的跑道上加速前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9年初,当接力棒传到现任总编辑蓝海和这代晚报人手中时,齐鲁晚报已成为在山东遥遥领先、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的着名品牌。然而,随着中国报业走到发展的拐点,高速前进的齐鲁晚报也进入了弯道。如何实现变道转型和继续发展,摆在齐鲁晚报人面前的任务异常艰巨。

          弱干难有强枝——向主流媒体转型 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力

          向主流媒体转型是都市类媒体面临的共同任务,但转型之路并不平坦,磕磕绊绊是常事,弄不好还要栽跟头。对于立志要“做主流媒体、树大报风范”的齐鲁晚报来说,要巩固提升影响力,壮大舆论阵地,必须向主流化转型,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力,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总编辑蓝海的倡导下,齐鲁晚报一方面加强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另一方面加强重大主题报道,更多地关注主流话题,传播主流价值,影响主流人群,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报道的公信力。为全面提升舆论引导能力,齐鲁晚报多管齐下,从创新理念、提高素质、完善制度等多方面入手。一是创新新闻理念,以“新闻强报、特色立报”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做新闻”的原则;二是提高把关能力,让编辑记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恪守职业精神,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同时完善把关审核机制;三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采编流程,改革考核办法。近几年来,齐鲁晚报主动策划重大主题报道,积极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正面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坚持引领社会风尚,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唱响社会主旋律,舆论影响力不断突破。在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第11届全运会、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上海世博会、建党90周年、京沪高铁通车、党的十八大等重大主题报道中,齐鲁晚报以创新出特色,多次受到中宣部、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表扬。《有房啦》等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

          树大还须根深——坚守主业 筑牢发展基础

          越是在报业转型期,关于报业发展的各种理论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大众报业集团提出“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动摇”,让蓝海和齐鲁晚报人坚定了把报纸主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树大还须根深。齐鲁晚报总部在济南,首要任务自然是扎根济南,牢牢守住大本营。从2009年开始,强化在济南的区位优势成为齐鲁晚报的一大工作重点。《今日济南》板块增加版数,提升内容,增强济南本地新闻的竞争力,同时推出一系列活动策划,深入社区为市民服务,增强服务性和贴近性。这一系列措施接地气,聚人气,让晚报在济南报业市场的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当然,作为山东唯一的省级晚报,齐鲁晚报不仅要在济南站稳脚跟,还要扎根各地市,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同时为当地百姓提供贴心服务。到2011年底,齐鲁晚报基本实现了地方版全省覆盖,与各地都市报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为大众报业集团整合报业资源,与地市党报合作奠定良好基础。2010年10月15日,大众报业集团整合沂蒙晚报、鲁南商报后,将其纳入齐鲁晚报报系,开启全省乃至全国报业资源优化重组的破冰之举;2012年10月30日,齐鲁晚报《今日菏泽》与《牡丹晚报》共同组建菏泽牡丹传媒有限公司,非时政类报刊资源整合迈出实质性步伐;2012年11月22日,《黄三角早报》在东营创刊,山东蓝黄战略宣传战线新添一支生力军。以齐鲁晚报为核心,包括《生活日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牡丹晚报》、《黄三角早报》和《城色》杂志六报一刊的齐鲁报系,越来越显示出聚合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花红更要果香——强化内容 提高专业标准 增强核心竞争力

          媒体营销方式多种多样,但报业属于内容产业,归根结底要满足受众日益提高的内容需求,正所谓花红更要果香。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稀缺的不再是信息本身,而是经过梳理、整合、提炼,有着独家处理和独到见解的内容,而这正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让自己的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蓝海率领齐鲁晚报一众人马在创新办报理念、提高专业化标准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提高专业化标准,其实就是一场业务变革,要在办报理念和习惯思维中有大的突破。齐鲁晚报主要从4个方面推进:一是明晰新闻价值取向,既要做社会守望者,又要做矛盾协调者;二是坚持大众化、通俗化表达,与时俱进,形成特色;三是注重塑造特性和特色,追求独家视角、独家观点、独家表现;四是增强开放性,将用户纳入内容生产体系,把内容生产的单向灌输或引导变为与读者的良性互动,把读者变成办报的重要内容资源来经营。

          树木更需树人——抓班子 推典型 强化队伍建设

          一张好报纸背后,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办报队伍为支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齐鲁晚报要“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必须把队伍建设视为重中之重,这也正是齐鲁晚报的传统。

          齐鲁晚报抓队伍建设,一是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二是注重典型的带动作用。齐鲁晚报注重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作用,主动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力求在晚报内部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同时,大力倡导业务立身,想方设法为普通记者编辑开辟业务上升通道,鼓励成才成家;在重大报道中放手用人,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开展全方位培训,给记者编辑提供干事创业的机会。近几年来,晚报涌现了一批名记者、名编辑,一批年轻记者编辑成长为岗位骨干。秉承贴近百姓、服务社区宗旨的“张刚大篷车”受到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肯定,成为中宣部表彰的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重大典型。一批年轻记者迅速成才,先后有多人获中央级荣誉称号,被记省一等功。

          独木不能成林——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型 打造媒体产业集群

          新媒体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产生,使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独木难成林”,作为传统媒体的齐鲁晚报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适应媒体发展方式的转变,“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努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型。

          近年来,齐鲁晚报以强化内容为根本,做亮品牌,做大影响力。一方面,大力推进品牌延伸战略,进行由报到业的事业拓展,通过发展会展业,成立齐鲁不动产公司等一系列与报业相关联的产业,加快品牌延伸,产业扩张步伐;另一方面,积极谋划与新兴媒体的整合融合,把全媒体战略作为晚报实施转型的机遇,借助新技术新平台实现线下影响力和效益相线上的平移、提升,最终实现从山东第一报到第一传媒的转变。目前,齐鲁晚报连续8年蝉联世界报业发行百强,在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当中位居第22名;2011年,齐鲁报系广告总收入7.74亿元,利润2.38亿元;齐鲁晚报在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稳居前十强,连续8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12年品牌价值35.52亿元。

          在外界看来,齐鲁晚报发展到今天,似乎到了瓶颈期,甚至要走下坡路。但在蓝海眼中,事业没有天花板,关键看能否勇于改革,实现突破。品牌延伸,事业还有更多拓展空间,发展方式转型,改革将会释放出巨大能量。齐鲁晚报以“二次创业”为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主要成果:

          山东新闻奖一等奖:《鲍翅皇现象》(2002)、《当使命之钟骤响》(2003)、《章丘农民今起零赋税》(2004)、《大雨中唱响爱之歌——济南7.18抗灾纪实》(2007)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吴杭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