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 路军
◆ 个人简介 王延辉,回族,1956年生,现任山东省文联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馆员、文学创作一级,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被评为山东省首批齐鲁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长篇小说《哭泣的琵琶》、中短篇小说集《别停,别把音乐停下来》、散文集《半生心事》等,发表多篇文艺评论文章。曾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十月》文学奖、刘勰文艺评论奖等重要奖项。
“先贤们所提倡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观点,在今天的文艺评论中仍有指导意义。评论家要深入了解创作者本人的思想、见解与时代背景,其观点才能站得住脚、经得起推敲。”2015年10月14日,王延辉在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文艺评论研修班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评论家授课时如是说。毫无疑问,这一观点对他本人也是适用的。
从舞蹈到文学——首次跨界
1971年10月17日,是王延辉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也是他文艺生涯的起始点。那天,他由淄博市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的一个中学生成为了山东省歌舞团一名舞蹈学员。那一天,他以为自己从此一辈子就是舞蹈演员了。然而,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的个子却再也不往高处走了,在那个舞台人物形象非“高大全”莫属的年代,五年之后,他万般痛苦地离开自己心爱的舞蹈事业,转业至山东省图书馆作了图书管理员。“跨出省歌舞团大门的时候,只在心里回了一下头,怕控制不住再掉下泪来。”他曾在文章中这样说。
调入山东省图书馆,受其环境氛围影响,王延辉很快踏上了文学创作之路。1978年,他的处女作——一首七言小诗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此后在《十月》《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民族文学》《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和《文学报》《文汇报》《文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多篇,并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别停,别把音乐停下来》、《中国神话》、《沉默》(中文版和阿拉伯文版),少儿长篇小说《哭泣的琵琶》,散文集《半生心事》等作品。在《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开辟的个人专栏,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产生很大反响。他的文学创作日渐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其作品被《小说月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中国少数民族儿童小说选》、《山东新文学大系》等选刊和选集转载或辑入。中短篇小说集《别停,别把音乐停下来》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篇小说《中国神话》获第四届《十月》文学奖,少儿长篇小说《哭泣的琵琶》获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1949—1999)山东优秀儿童文学奖。山东省作家协会1992年在济南召开了“王延辉作品讨论会”,与会专家指出:“作者以《中国神话》为代表的近期一系列作品,业已构成山东文学界值得重视的一个文学现象。它标志着作者已进入了齐鲁优秀作家的行列。”
从作家到编辑——兼收并蓄
1987年,王延辉调入山东省文联。文联是文艺工作者的纽带,更是极佳的文艺工作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王延辉先后参与了多项文化建设工程,编辑出版多部文艺研究、评论着作。如:担任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山东卷》的普查、搜集、编纂任务,并任《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副主编,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编纂成果个人二等奖”一次、“编纂成果集体奖”一次;担任省委宣传部主编的《山东新文学大系·当代部分》长、中、短篇小说三卷共120万字的编选工作;担任省委宣传部主编的光盘《山东文艺五十年》艺术部分撰稿;主编文艺评论集《新世纪文艺散论》;担任文艺评论集《新时期山东文学艺术点击》一书的策划、约稿、编选工作;担任十卷本《山东文艺评论丛书》的统筹、组稿、统稿工作并任副总主编;担任四卷本《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艺术评传丛书》的统筹、组稿、统稿工作;担任庆祝山东省文联成立60周年征文集《艺术之旅——我与山东文联》主编。
从创作到理论——以技入道
2000年,王延辉开始主持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工作,2001年正式接任主任。2008年受命筹备组建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协会于2009年1月成立,王延辉当选副主席兼秘书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为我省文艺评论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并受到了学界、文艺界的热烈欢迎,迅速发展了400余名会员,涵盖省直文艺文化系统、省内高校、各市文联等领域,为协会工作全面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年来,省评协在编辑出版近四百万字的文艺理论研究着作和编辑协会会刊《山东文艺评论》之外,组织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评论座谈会”、“文化全运、艺术齐鲁——全运会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创意研讨会”、“电影《沂蒙六姐妹》研讨会”、“42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沂蒙》研讨会”、“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南下》研讨会”、“张炜创作40年研讨会“等多种研讨、交流活动,举办了全省中青年文艺评论培训班、山东省文艺评论高级研修班、山东省网络文艺高级研修班等培训活动,为全省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荐文艺评论人才和作品参加全国范围的评奖和交流活动,多位省内评论家因此获得了国内重要评论类奖项,吴义勤、迟志邦更是一举斩获中国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在协助市级评协成立工作方面,省评协更是全力以赴,济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等8个市级协会相继揭牌,使进一步推动山东文艺评论事业的基础更加广泛和牢固。以上这些活动和工作,无不浸润着王延辉的心血和汗水。
王延辉在文艺评论写作方面,也是身体力行,以技入道,以道论技。论文《悄然生长的种子——我看山东舞蹈》获第三届刘勰文艺评论奖。
从实践到教学——培育桃李
2006年,王延辉受聘为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76年被迫离开舞蹈事业,整整三十年,王延辉又以这样一种方式回归自己心爱的队伍,用他的话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作为舞蹈理论教师,王延辉同样以技入道,以道论技,其不拘一格,引经据典,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喜爱。在他的指导下,一批批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或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或毕业后顺利投身于社会各个岗位,或成功考取硕士生、博士生,或作品荣获省内专业大奖。
“人要有信仰,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都要祈求于信仰。”着名作家张炜在评论王延辉文学作品的文章《谈不沦为匠》中这样写道。王延辉的信仰,一定是纯洁的、彩色的,更是快乐的。惟此,他才可能由一个15岁的舞蹈少年,到如今的花甲之岁,四度跨界,成就这“小小的传奇”。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李俊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