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返回首页

        点赞!红嫂家乡旅游区入选2022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编辑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案例集(2022)》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数百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成果中,精心遴选18个在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方面创新实践的优秀案例进行亮点解析和示范推介。山东“沂南红嫂家乡常山庄村——讲好红嫂故事,赋能乡村振兴”案例成功入选。

        △常山庄村鸟瞰

          沂南县常山庄村是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中国传统村落,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山东抗战活动的中心区域(堡垒村),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1942年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在常山庄村召开。常山庄村是沂蒙红嫂事迹发源地之一,周边涌现了沂蒙红嫂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以及沂蒙六姐妹组织乡亲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等感人事迹。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会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山庄村依托革命旧址建立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和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嫂精神”是“沂蒙精神”的集中体现。常山庄村聚焦沂蒙红嫂事迹,依托革命旧址和闲置院落建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设立24个展室讲述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等人的光荣事迹和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沂蒙山区战斗工作的革命历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被中央党校、山东省委组织部等100多个部门和单位确立为党性教育基地,每年前来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人数达10万人以上。

        △电影《沂蒙红嫂俺的娘》剧照

          依托革命旧址所在院落,演绎《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战地救护所》《妇救会》《民兵连》等革命故事,全景展现沂蒙人民当年艰苦卓绝岁月和拥军支前的无私奉献精神,演员尽可能选取村民,本地人用本地话演本地事,深情质朴,极易打动观众。小院演出已500多场,观众5万多人次。

          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在常山庄村内的山村剧场推出民间音舞文献史诗剧《沂蒙四季》,由四期作品《沂蒙四季·红嫂》《沂蒙四季·文脉》《沂蒙四季·民风》《沂蒙四季·天地》构成对沂南常山庄村的革命文化解读。经过创作团队3年多的精心打造,首部作品《红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首演,至今已演出十余场,观众近万人次。

          常山庄村注重青少年研学教育,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编制了《中国梦,红嫂情》研学教材,涵盖小学、初中、高中、成教4个层面的研学旅行课程,创新开展“六个一”实践教育,即吃一顿支前餐,唱一首红色歌曲,听一场红色报告,看一场红色电影,演一次红色实景剧,写一段心灵感悟,增强红色研学教育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2017年被评为“中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示范基地”,2018年被授予“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研学旅行学员近4万人次。

          为擦亮沂蒙红色文旅品牌,常山庄村与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合作打造红色景区,拍摄400多部红色影视剧,电视剧《沂蒙》《我的山河我的血》均取景于常山庄村。村民依托影视基地当起了“四员”——土地入股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全村设置60多处商品售卖摊位和20多家商店、网店,将自家生产的蔬菜、瓜果、大煎饼、大碗茶、草编就地转化为旅游消费品,将纳军鞋、唱红歌、烙支前煎饼等20多种红色元素活化,为游客提供可参与互动的业态,拉长红色产业链条。常山庄村及周边村庄200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2020年常山庄村及附近几个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超过1.5万元。

          2019年常山庄村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022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评为全省首批红色文化特色村。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依盟 报道)

        初审编辑:李润杰 姜晖

        责任编辑:王琳

        更多